来自:http://www.xici.net/b11376/d104090912.htm
今年以来,自从学校的镇山之石—韩德培先 生去世以后,武大就频繁的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先是韩先生去世后的第三天就发生劫持校长办公室人质事件,而后又有学校的二三号人物被双规,前段时间又 闹出康德研究的第一人邓晓芒先生要出走华科,近期被媒体爆炒的是武大解聘功勋教授事件。作为武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这美丽古雅的校园,我们时常被它的深厚 人文底蕴所感染,被它珞樱似雪的美景所陶醉,也一直以一个珞珈山的一份子所自豪,即使在工作以后,我想很多校友跟我一样,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能配上百年 名校的声誉,就像这次事件出来以后有校友跟贴一样,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工作成绩,人品素养能让对方作出这样的评价:“不愧是武汉大学出来的!”
最近学校被曝出的一系列事件,深深的刺痛了我们的神经,我也经常感怀:武大,你如何堕落至此!今天想写点什么,不仅因为内心积累着对于学校的焦急,也积聚着我们对于母校的深爱。还有一个原因是事件的主人翁张在元教授一直是我很敬佩的人,也是我高中的校友,对于张先生的思想、学术和人品,我等后辈只能用高山仰止的姿态来看待,虽然我不是学建筑学的,但是高中年少时也曾做过建筑师的美梦,自家盖小楼时,我还意兴阑珊的想自己设计,后来到珞珈山求学的那年,也正是张先生受聘武大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的时候,那一年,原本在学校默默无闻的城市设计学院突然变成了校园新闻随处可见的热门院系,而后频繁传出好消息:先是张先生亲自辅导的学生以“漂浮在母亲河上的生命”参加一个国际建筑设计大赛获得金奖,据说这是国内大学生首次获得最高奖项,清华、天大、同济、东大这些建筑系的传统强校都没有拿到过这个大奖,不以建筑系闻名的武大一时间成了后起之秀,据说香港学者在看到此项设计时讲到:“充满着人文的关爱,养育着文化的底蕴,只有武汉大学的学生才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我想每一个珞珈学子那段时间都在分享他们传递给我们的喜悦和自豪。这之后是更加声势浩大的“中国轮廓”边境建筑与城镇科学考察,先是在学校策划组织,记得是06年 开始在全校选拔,看得人心里很痒,可惜不需要我们专业的人,后来考察的过程央视连续跟踪报道了很多期,还出版了一本书,影响很大。让人觉得这个院长很牛, 后来张先生在学校搞过几次讲座,因为很多原因,几乎都错过,但是他的只言片语很容易在校园网、同学之间传播,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者,敢说敢做,城市设计学院的学生也一时间成为武大的新贵,相对于纯文科生,他们理性而严谨,相对纯工科生,他们艺术而激情。我想张先生一定是用他的言传身教在城市设计学院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相对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公安一中的校友,我也是非常荣幸,一中建校50周年,好像就请了张先生。在最近的事捅出来以后,我也才知道,张先生在学校是准备不拿工资的,准备把学校给他的工资全部做奖学金的,至于中国轮廓边境考察,一百多万的经费,也是张先生拖着病体四处奔波筹集到的。总之写了那么多我印象中从远处仰视的张先生,他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好的教育家、好的建筑师,也是我引以为自豪的校友。
再说这次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刚开始我也是觉得学校太不近人情,后来陆续的看了一些校友的跟贴,我才发现,其实单纯从法律的角度,武大应该可以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前期那些热衷于看热闹的媒体,无一例外的都落入了伪道德的箩筐。事实上,按照合同契约,张先生和武大就是聘用关系,因为人事关系不在武大,所以实质上,张先生是兼职的院长,只是这个兼职院长做的确实很不错,从合同角度上讲,也不存在媒体说的“解聘”的问题,是合同到期了,双方都没有续约的想法,而且据说张先生在生病后也多次向校方提出不再适合担任院长的重任,现在合同期到了,学校明确的把这个决定告知而已。但是国内的新闻媒体以它不爆眼球不罢休、不煽动无知不为耻的手法有意无意的渲染、遮掩甚至歪曲了很多事实,加上大众的独立思考意识竟是如此的欠缺,对法律的常识竟是如此的匮乏,以至于被媒体绑架强奸了,还一个个摆出一副道德先生的嘴脸,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的造型。一时间媒体对武大口诛笔伐,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在第一轮报道中,个个热血沸腾、不甘落后,生怕掉队了别人以为他没道德不善良一样,但是要知道以道德的名义掩盖住理性,无视新闻背后的事实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也正是我们普通民众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听信谣言、以讹传讹的原因,先不管这些媒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有意的,那它至少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该被我们鄙视和唾弃,如果他是无意的,一个缺乏理性的媒体,在事实真相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就敢用类似党政宣传甚至小说里常用的渲染的词汇来误导观众,那不是正说明这个社会的思考能力还普遍低下么 nucalc?而且完全无视法律常识,动辄以道德大棒劈头盖脸的拷问别人,殊不知,很多年前,黄仁宇先生在关于明朝的研究中就得出结论:以抽象的道德代替法律是古代中国之所以落败的原因!
按照学校后来的说明,在张教授生病期间,学校多次接送张教授去各地求医,还代他赶赴张教授的老家湖北公安农村看望他年逾九旬的母亲。后来被确诊后,学校把他接到附属的中南医院,也是武汉最好的医院之一治疗,延续生命的希望,我想这些,只能说,武大对待这样一个功勋教授做的还算是比较恰当的。而从该事件的一些蛛丝马迹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发现,有几个疑点:第一,说学校篡改合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只改了四个月?篡改合同对张先生的治疗有多大的影响?从整个事件,我们发现,校方没有修改这四个月合同的理由,难道改了这四个月,张先生就算是武大的正式员工了?就能享受医保了?第二,整个事件的由头是一个名叫戚非子的人的发帖,而事件的告知者是张先生的夫人,我理解戚非子校友因为关爱自己老师,不忍心看见张先生就这样毫无希望的被迫放弃治疗,但是在法律意义上,武大该做的确实已经做到了,不该做的学校也做了,而且我也认为这是一个百年学府该尽的职责,对自己的功勋教授尽一切可能挽救其生命,或许他应该再号召学校所有的老师学生校友为张先生捐款。但是整个事情的透露,几乎都是张先生的夫人的言辞, 而从后面的跟贴,有校友透露,张先生一直在跟她闹离婚,还对学校说过,不管她来要求什么,一概不要答应,如果属实,那说明张先生对自己夫人的人品是很不放 心的,那也可以证实另一些跟贴的内容,透露张先生的夫人在他病危后没怎么来医院照顾过他,学校还要动员学生去医院照顾他!而那个所谓的张先生事件的代理人 居然就是她的亲弟弟!如果这些内容属实,那也有可能是张夫人不愿意多花钱给张先生治疗,而武大又没有更多的义务,所以想到利用媒体在道德上逼武大就范, 可怜的戚非子,自己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人利用了,对于一个校友,我们赞扬她在维护自己老师生命上所作的努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不建立在理性 思考的基础上就热血沸腾的想为老师出头,结果反中别人的圈套,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还更加一口咬定学校做错了,给学校声誉带来如此大的损失,你还有 脸说自己是武大的么?或许,这个所谓的戚非子根本就不是武大的校友,不是张先生的学生,而只是张夫人甚至她弟弟的托??我更愿意相信后者。
现在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在办公室宣传科那边听到媒体很多的劣迹,从这个事件,我发现,国内的媒体真是水平极端低下,有时候印象中,国内的那些小报,除了能报道隔壁老李家小猫一次生了十只猫咪或者对面街坊老林偷情被老婆活捉这等没技术含量但是足够吸引社会无聊份子的眼光的新闻报道,他们还能有些理性的、深入的、尊重事实、甚至透过表面看本质的分析么?几乎没有!而国内大众们一开始就摆着一副道德模范生的嘴脸,事情还没搞清楚就开始劈头盖脸的责问武大,或者幸灾乐祸看热闹的那些人,你们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哪?你们的理性在哪?
很多人拿剑桥善待霍金、普林斯顿善待纳什说开,但是霍金、纳什是剑桥、普林斯顿的兼职教授么?人家是终身教职!再者,我们更要拷问的是:这个社会的医疗保障在哪?对于张先生这样的高级知识份子,他生病之后,生命都没有保障,普通老百姓呢 Download the turning mecard coloring book? 据我所知,农村里的普通民众,生了大病,几乎只能等死。国家每年收那么高的税收,我们的社保在哪?难道只是少数公务员、国企员工的权利?这轮经济危机,我们虽然时不时的看到,美国失业率不断高攀,但是美国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着急,而且消费指数依然很高,为什么?人家有保障呗,生病了有国家可以负担部分,失业了有足以保证吃穿的失业补助。所以人家敢消费,反观我们国家,房价高企,甚至需要三辈人六个家庭凑钱才足以能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买房,看病昂贵,大部分人还享受不到国家补贴,至于上学,没有户口还要交N多赞助费,这也不难理解我国为什么边际消费率远低于美国了。
张教授事件,不仅给媒体,给普通民众,给这个国家都上了好好的一课!